《西华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当我谈装置艺术时 我谈些什么

摘要:当我谈装置艺术时 我谈些什么 今年10月5日,英国涂鸦大师班克斯作品《气球女孩》在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104万英镑。落槌一刻,《气球女孩》随即滑落,同时被画框底部隐藏的碎纸机碎成条状。但由于碎纸机故障,画作并未被全部损坏。毕加索说“毁灭的冲动同样是创造的冲动”,当破坏成为创作的延伸,不完整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有人表示当这种行为变成一种装置艺术,必然带来画作的升值。艺术史亦将铭记此刻,人们从中开始更多思考到艺术与金钱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如今,《气球女孩》已改名为《爱在垃圾桶》开始展出。 那到底什么是装置艺术?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从场地上看,装置艺术的存在可以是在画廊、美术馆、博物馆、酒店机场之内,也可以是在广场、公园、沙漠、海滩等等。从寿命上看,装置艺术可以是临时的,也可以是永久的。在大部分的画廊和艺展里出现的装置艺术作品大都是临时的,展览结束就会拆除,当然,也有些重要作品也会作为“馆藏永久展品”而被长时间的保留下来。 说装置艺术,我们当然绕不开杜尚的《泉》。1917年,一战还没结束,一帮艺术家在美国独立艺术展上弄艺术,杜尚从外边买了一个小便池签了个名送到展场,说这就是我的作品。我们这些凡人就很难懂了这些艺术家一天天的脑子里都在想写什么,一个小便池就成为一件艺术品了,我确实是没看出来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就是“物体”被安置在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安装的人”制造了一个已经完成的装置空间供人们体验和解读,前来参观的人“参与者”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杜尚的小便池在那种场合一下子颠覆了原有的文化价值观,特别应战后思想反省的景。 杜尚这个略带讽刺的行为或许正是在表达艺术就是生活本身,不是遥不可及、看不懂的装逼就是好艺术。只要可以引起你内心的共鸣,看到或听到感受到都会为之震撼,或许这就是你理解的艺术,不一定随大流,确实内心真实的感受,或许我们比我们想象中更懂艺术。 回看我的题目“当我谈装置艺术时,我谈些什么”,实乃套用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每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是不同的,首先我们要肯定多元的存在。其次“谈”这个词好像显得过于主观。基于此,已经违背了我肯定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强大力量,所以我以上说的可能都是废话。 后续一点分享,来自一个摄影博主的推荐韩国摄影师/装置艺术家Lee Jung作品text-based light installations,当时我都还不知道“装置艺术”这个词,看到这张图只是单纯的感受到了美。 或许只要对你有意义就可以称之为艺术。阿涅斯的纪录片《脸庞·村庄》,就是将照片印在各种东西上,但当人们亲眼看见时却会为之落泪,因为你看到了你自己。 在看《奇遇人生》的时候,有一期是去到冰岛参与一个艺术家施瓦纳关于火的装置艺术,这是一个11年的梦想。节目中提到因为将所有的家人召集起来,花了很多时间和心力,本以为会是一个特别震撼的场面,但是并没有。当人群散尽施瓦纳静静欣赏着,或许一切就已经值得了吧。 赵立新老师说“这是满足自己的内心,主要是施瓦纳的欲望,发生、过程、结果都是他自己,做了作品得了奖,满足了别人,别人认可,他成就他自己,满足自己是最难的。”这又回到了我们在开头提到的名画自毁事件,艺术该走向何处? 或许我们不懂艺术,那就从先满足自己开始吧。

西华大学的发展是硬道理

摘要:西华大学的发展是硬道理——在学校离退休工作处组织的“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座谈会上的发言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就我所在的西华大学来说,四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是1961年秋季来到西华大学的前身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距今已有57年,参与并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当时的农机学院,仅有2个本科专业,学生不到600人,专任教师86人,占地面积80余亩,仅有5栋三层楼房,全部建筑面积不超过15000平方米。改革开放前,从1960年到1977年的17年间,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文革”十年动乱,西华大学的发展十分缓慢,专业由2个增加到4个,学生人数不到1000人。269名专任教师中仅有1名副教授和25名讲师,其余90名都是助教。占地面积也不过100多亩,建筑面积不到25000平方米(不包含正在施工中的第一教学楼)。学校规模小,人数少,又是单科性的农机院校,在社会上没有名气和地位,被人讥笑为郫农机或郫大。 改革开放后,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方面发展突飞猛进。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学校占地面积由100多亩扩大到现在3个校区近3000亩,是改革开放前的26倍。 建筑面积由不足2.5万平方米到现在140多万平方米,是改革开放前的60多倍。 各类教学科研设备34541台(套),总价值为4.56亿元,其中单台(套)20万以上的设备有368台(套),价值1.55亿元。 图书馆由一栋不过1350平方米的干打垒式简易楼房(红砖东楼)扩大到现在5万多平方米,是改革开放前的38倍。馆藏纸质图书超过250万册,各类电子文献210万种。 体育设施齐备。有体育馆1个,3个标准田径场,四个标准游泳池,1个羽毛球馆,8个网球场,1个高水平训练中心,59个篮球场,另外还有多个排球场、乒乓球场和健身房等,全部运动场地达132000多平方米,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前难以想象的。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已达4.5万多,是改革开放前的75倍,其中包含面向全国招收的乒乓球、健美操的高水平运动员和面向边防军人子女的预科学生。 现有专任教师1588人,是改革开放前的7倍,其中高级职称人数占比58%,具有硕、博士学位的人数占比60%,还有各类领军人才达130多人。 从1985年起在3个专业水机、铸造、机制开始招研究生以来,研究生教育发展不断壮大。学校现有18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2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6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研究生达2500多人。 学科专业不断发展 由改革开放前单一的农机院校发展到省属重点多科性工科院校(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再到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2003年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2008年四川经济管理学院整体并入),涵盖了工、理、管、法、经、艺、文、教、农、医等学科。 现有86个本科专业,是改革开放前的49.5倍,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着眼人才培养专业17个,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部2007年对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结论为优秀。学校现有6个省级教学团队,有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0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3门。 生活保障不断完善 学校有锦地苑、临江苑、德馨苑、老宿舍区四大学生宿舍区,有标准化学生宿舍21栋,(配有书架、衣柜、电脑桌椅、卫生间及阳台),所有学生宿舍都配有空调;有6个学生食堂,能同时容纳4万多学生用餐;学校还有校医院和心理健康中心,汽车学院还设有驾校,供同学在课余时间学习驾驶。 校内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邮政营业厅及各大银行柜员机,有多个快递物流服务站为师生网上购物提供方便。学校还开设了校内超市、劳动服务公司、书店、洗浴中心,校本部还开设了校内巴士,方便师生出行。 学校户口由改革开放前的红光乡镇户口转到成都市中心城区(金牛区)户口,为教职工子女中考提供了便利。 改革开放前,全校只有一部电话,通讯基本靠吼,现在早已是人手一部手机,随时随地接打电话。 改革开放前学校的饮水全靠抽取地下水,水质不好。从2003年起,与成都自来水厂碰管,水质大为改观。 改革开放前教职工所用燃料为校园内捡拾的树枝、树叶,或凭票购买的蜂窝煤,含硫量大,污染严重,现在是双燃料——电热(1984年开通)和天然气(2001年开通)。而大食堂早已完成了煤改气。 至于交通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基本靠走,自行车要凭票购买而且很少。现在学校周边公共汽车、高铁、轻轨都有分布,学校还有班车定时开往成都和彭州校区。校内还有直达地铁站的公交,方便师生出行。不仅如此,现在教职工和家庭的私家小汽车已超过3000辆,学生及临聘人员私车有600多辆。 学校声誉不断提高 学校声誉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得到反映: 招生方面,改革开放前没有实力,考生往往将我校填报为最后一个志愿。现在我校招生的86个本科专业中,已有一半以上的专业升格为一本招生,在余下的二本专业中,文理科录取的最低分数线要分别超过63分和86分(2018年),要想考上西华大学绝非易事。 就业方面,由于我校文理科都是面向社会的应用型,我校学生勤奋朴实,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签约率超过90%(今年93%)。 毕业的校友是学校亮丽的名片。建校以来,西华为国家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美国休斯顿大学终身教授任志锋,东方集团首席专家石清华,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陈次昌等校友为代表的各类人才25万名,他们已成为国家及四川省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校友在创业方面也表现耀眼,资产超过亿元的就有四名校友,分别是刘永行、蒋卫平、宋睿、邓学敏。在2014年全国高校致富榜ed排名中,西华大学排名第22位,在四川高校的排名中与电子科技大学并列第二位(仅次于四川大学)。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回顾西华大学的发展我们不由感慨万千。我自己也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在政治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业务上从助教到讲师,从副教授到教授。五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西华长相守,让我学会了很多。我体会到时间的匆忙与珍贵,体会到平凡与崇高,学会了包容与理解,学会了倾听与诉说,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感恩与付出。 我感谢西华给我的一切,无论是成功与荣誉,失败与挫折。我时常感叹,改革开放的西华是个好地方,是学习的乐园,是展示青春的场所,是陶冶情操的熔炉,也是催人奋进的比赛场。五十多年来的西华生活,让我对改革开放,西华精神有了新的诠释,我时常告诫自己和子女,生活在西华你应该是一个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人。我现在虽然退休了,但我永远是一个西华人,为了西华的改革开放与建设发展,我愿全身心地付出。 (作者系原西华大学校史编写组负责人,原四川工业学院党委书记。此文有删改)

“11.11”热潮的反思

摘要:“11.11”热潮的反思 今年“11.11”消费额又创新高,你为此做了多大的贡献呢?你是主动购物还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裹挟进这个购物浪潮的? 或许你本来并不缺什么,只是碰巧在午觉醒来后刷了下朋友圈,发现大家都陷入了购物的狂热,于是便无意识地点开淘宝,一不小心就在节日的狂欢中花掉了几大百。也会时不时查看物流状态,直到商品来到了手上,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又将商品原路返回。于是,你糊里糊涂地为“11.11”交易额做了一份贡献,增加了快递运输量,为购物的大火浇了一滴油。相信不少同学都是这样的,在一种非理性的状态下购买了并不需要的东西。 现代社会是一个生产过剩的社会,商家总在借助各种手段刺激人们的欲望。消费能拉动经济的增长,我们应当消费,但是当我们的消费观被别有用心地误导而完全丧失自主判断的时候,是否会成为待宰的羔羊? 浑身是洞的牛仔裤是真的好看还是因为别人告诉你这很好看?雅漾大喷是真的有效果还是因为小红书上有很多人声称有效果?你是真的需要那么多不同色号的口红还是仅仅因为这象征着精致?那些大火的网红产品有多少是真的好用?有多少是被微信公众号营销炒热的? 你看到的内容是由你所看的形式决定的。你不带眼镜看到的世界是模糊的,建筑学家看到的城市是一个个的几何体。那么如果有人趁你不备为你戴上了一幅特殊的眼镜从而改变了你所看到的世界呢?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流行吃五石散,人人都想吃,服用五石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所以大家都纷纷效仿。可我们很清楚,五石散的材料是含有毒性的重金属,长期服用会慢性中毒。确实,那个时代有不少人因为嗑药而死去。那时候大家不知道这个流行的玩意是有毒的,我们可以理解这种跟风行为。但别以为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就很理智,盲目跟风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反思了。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具有很强主观性的,这在于你对商品的满足程度。你拿了奖学金,和朋友去吃了一顿大餐,你觉得很开心,认为这个钱花得值。在“11.11”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头脑的清醒,作为一个经济没有独立的学生,不要被铺天盖地的广告所诱惑,不要掉进了商家精心设计的陷阱,要注意量入为出,尊重父母的劳动,学会理性地消费。

冬风凛冽忆亲恩

摘要:冬风凛冽忆亲恩 以前自己总觉得穿秋裤一点也不酷,而且还臃肿。如今只想着,管它酷不酷、臃肿不臃肿,身体暖和才最重要。这话,我妈年年冬天都跟我说,以前我从没听进去。现在自己也用这话来劝自己、劝朋友。在外面,除了好好学习以外,照顾好自己、不让我妈担心,也算是对她的一种安慰吧。 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我也曾是个留守儿童。父母一走就是十年,我一直跟着外婆。他们外出务工的那些年也曾断断续续地回来过。大概是五岁那年吧,我爸妈回来过一次,我妈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我躲进外婆的怀里,偷偷地看着她。外婆说,那是你妈妈呀,你不认识她了吗?我没说话。我妈叫我过去,说给我试试新衣服,我才慢吞吞地走到她跟前。我低着头抹眼泪,她把我抱进她怀里什么也没说。那个时候,我连叫她一声“妈”都不敢。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那次回来是为了治疗我妈的肺结核。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能释怀。我不理解,为什么他们可以那么狠心丢下我?长大后才知道,生活不就是这样吗?父母的无奈就是:要养育你就不能陪伴你;要陪伴你就不能给你更好的生活,他们只能选择前者。因为他们想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多的选择、有更好的未来。 庆幸的是,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妈回来了就再没有出去过。她说,我怕你慢慢长大了,很多事情你不会选择,我怕你走错路。后来我才知道她为了回来陪伴我,放弃了外地难得的升职加薪的机会。 最叛逆的时候,我跟着所谓的好朋友到处去玩,不跟他们说我去哪,还彻夜不归。待我会家后我妈用棍子打了我一顿,那是她第一次打我。打完我的第二天又掀起我的衣服给我擦药。直到现在我都无比愧疚。我爸后来跟我说,你不知道你妈那天晚上有多难熬。她半夜把我叫起来说,我们快去找女儿吧!要是她出事了怎么办?后来我再也没有去哪玩过,也再不想去了。而我那个时候的好朋友,现在不是在工厂里打工,就是已经结婚生子了。 刚上初中时英语不行,后来数学不好。我妈背着我去找我英语老师,把我的问题都跟我英语老师说了。我妈还问我听不懂英语老师讲课是不是因为我先入为主,不喜欢我英语老师,根本就没听课。嗯,你别说,还真被我妈说中了。我认真听课以后,成绩果然就上去了。她为了给我补数学,每年暑假都去给我找补习班。第一次高考我差几分上本科线,我爸和我妈起了争执。我爸听别人说复读没用,照样考不上大学。我妈很强硬,她说,我就要让我女儿去复读,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她上大学。我和我妈就这样慢慢地变成了朋友。 不经意间,我回家时看到了我妈头上的白发。去年冬天,我陪她去买衣服,我牵着她的手。我心里一紧,她的手怎么成这样了?厚厚的茧子里藏着许多皲裂的口子。我才意识到,我妈对这个家的付出比我想象的多得多。而此前,她和我一样,也是个可能会怕黑的小女孩。是母亲这个身份,让她变成了今天的她。 我很感激我的母亲,不仅仅是因为她给了我生命。初中毕业的她比身边大多数父母都更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她也常常告诉我,努力不一定会达到目的,但只要努力了,你就不会后悔。母亲的伟大,我的拙笔是写不出千万分之一的。感恩节到了,多打两个电话回去问候一下他们,告诉他们自己已经穿上了秋衣秋裤。回家的时候多帮他们干点家务活,多陪陪他们。 感恩,不应该只在感恩节这天,人生时时需要感恩,生活处处需要感恩,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成功人生的必修课,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西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396次访问,全刊已有279800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