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严谨为学 方能根深叶茂

——记西华大学青年学者、汽车与交通学院徐晓惠博士
   期次:第8期   作者:学生通讯员 张鑫 周茂澜   查看:185   


【人物名片】

徐晓惠,汽车与交通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西华大学第二批青年学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高被引ESI1%)论文1篇(他引4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2项。

初见徐晓惠老师,笑容浅浅,温和可亲,很难想象一个科研成果颇为丰硕的学者,竟是一副邻家姐姐的亲切模样。

从本科时的自动化专业,到研究生时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再到后来博士时的交通信息工程及其控制,徐晓惠老师一直在专业上不断开拓,不断寻找着自己的发展方向。

既以予人  己应愈多

“你若是想给学生一杯水,那你首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曾被教育界推崇备至,而徐老师对此也有她的理解。

刚走上讲台时,徐老师对要讲授的课程还不那么熟悉,不清楚如何引入,如何深入。为讲好课,她一节不落地旁听完其他优秀教师整个学期的课程。讲课语速偏快,她就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不断纠正。

备课虽然很漫长,但徐晓惠老师坚持自己制作课件。“这其实是一个对知识点不断熟悉的过程,自制课件更加便于我掌握讲课思路,能更加明晰地将知识点展现给同学们。”

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特色,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讲授《科技论文写作》这门课程时,徐老师除了教授理论知识,还会结合具体的论文范例为同学们讲解论文写作中的注意事项。除了对学生要求论文的准确、规范与创新外,徐老师还特别强调学术道德,凡有引用必有标注,这是科研上的一个原则问题,无论怎样都不能违背的道德底线。

用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辅助教学是徐晓惠老师的又一个特色。比如,在讲授《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这门数学性较强、同学们普遍感到枯燥的课程时,徐老师会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来解释课程中的一些概念。在讲到“内反馈”与“外反馈”时,徐老师就将“内反馈”比作人生病以后的自愈,“外反馈”则是病情较重需要借助外界调节。又比如讲到“超调量”,以短跑参赛者以一定的速度达到该“设定值”时因惯性作用超出的“设定值”来比拟,并采用赛跑过程中的风速视为“阻尼”。这样一来,一些抽象的概念在学生脑海中就变得形象生动了起来。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的理念,一直被徐老师奉为圭臬。在教学过程中,她总是更多地鼓励学生,让学生们充满信心。

徐晓惠老师分享了她与学生交流的一个小方法:匿名反馈。在下课后她会让同学们将对教学的建议,以匿名写纸条的形式反馈给她,不仅解决了同学们碍于情面“不敢说”的问题,也能让老师有效地获取同学们学习状况的相关信息。

提起自己的学生,徐老师的话语中满是自豪:“他们比我想象的要努力得多,有些同学为了学好汽车设计相关的课程,甚至去艺术学院旁听美术系的课程。”

戒空戒松   从严而终

“树老怕空,人老怕松。戒空戒松,从严而终。”这是华罗庚的为学理念,也是徐晓惠老师一直以来遵从的准则。于她而言,做科研工作也是如此,定期学习整理积淀,对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研信息有所储备,博观而约取,方能厚积而薄发。

“我每次写完论文后,会找两方面的人帮我提建议。一是专业相关的学者,审阅是否存在理论上的差错。二是语言能力强的非专业人士,看是否能读懂,结构和逻辑上有无问题。”谈起论文写作,徐老师如是说。

在提到她在研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复值神经网络的动态行为分析”这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她表示这个项目准备了整整一年。2013年,学院就提议让她申请项目,但徐老师直言自己还没有准备好。之后的一年里,徐老师在模型和研究方法都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将取得的成果发表了两篇论文作为项目申报的基础。2014年成功地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从不同的侧重点考量同一篇论文,反复斟酌,不断修改,这也从侧面上反映了徐老师对学术的严谨态度,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态度,才能使得她在学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发表的论文能在短时间内成为高被引。

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合理地管理和规划时间,对徐老师而言是一种习惯。旁人都惊讶于她怎么能完成那样多繁重的科研任务,而实际上徐老师时常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学术研究,平时教学之余也会阅读一些专业文章,了解行业动态,这样就基本保证了一年至少有三篇论文在审。

徐老师是一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她总会有意识地准备更多。她说:“想要取得更好的成就,就要走在瞬息万变之前,才能游刃有余地掌握主动权,而不是永远被动地等待适应”。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科研可以弥补教材和现实的断层。教师在把本学科研究前沿的信息带给学生、启发学生的同时,与学生的交流中也会不经意间带来科研上的灵感。”徐老师认为,如此一来,不仅能在科研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更能促进教学的严谨,真正意义上做到教研相长。

“做事要有目标,但目的性不能太强。”这是徐晓惠老师一直以来用来鞭策自己的准则,同时也是对同学们的一种期望。

(学生通讯员  张鑫  周茂澜)

西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739次访问,全刊已有2809498次访问